噴涂污水處理設備通常采用物理、化學和生物組合工藝,具體流程如下:
1. 預處理階段
目的:去除懸浮物、油脂、漆渣等大顆粒雜質,調節水質和水量。
常用技術:
格柵/篩網:攔截大型漆渣、懸浮物。
隔油池:利用油水密度差分離廢水中的浮油和油脂。
調節池:均衡水質和水量,為后續處理提供穩定條件。
混凝沉淀:投加混凝劑使細小懸浮物凝聚成絮體,通過沉淀去除。
2. 物化處理階段
目的:去除溶解性有機物、重金屬離子和毒性物質。
常用技術:
氣浮法:通過溶氣水中釋放微小氣泡,吸附懸浮物和油脂,浮至水面去除。
吸附法:利用活性炭或樹脂吸附溶解性有機物和重金屬。
離子交換:通過樹脂交換去除重金屬離子。
高級氧化:利用羥基自由基氧化分解難降解有機物。
3. 生化處理階段
目的:降解溶解性有機物,降低COD(化學需氧量)和BOD(生物需氧量)。
常用技術:
活性污泥法:利用微生物代謝分解有機物,適用于可生化性較好的廢水。
生物膜法:通過膜分離技術提高生化效率,出水更清澈。
厭氧處理: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物,同時產生沼氣。
4. 深度處理階段
目的:進一步去除殘留污染物,確保出水達標。
常用技術:
過濾(如砂濾、活性炭過濾):去除懸浮物和殘留有機物。
消毒(如紫外線、臭氧):殺滅細菌和病毒,防止微生物污染。
反滲透(RO):去除溶解性鹽分和微量污染物,適用于回用水處理。
1.設備選型:
根據廢水成分、水量和排放標準選擇工藝組合。
對于高濃度有機物廢水,優先采用物化+生化聯合工藝。
對于含重金屬廢水,需增加離子交換或螯合沉淀工藝。
2.運行注意事項:
pH調節:酸性或堿性廢水需先中和,避免對后續處理設備造成腐蝕。
污泥處理:生化處理產生的污泥需脫水后安全處置,避免二次污染。
定期維護:檢查設備密封性、更換耗材(如濾芯、樹脂),確保處理效果。
3.成本控制:
優化藥劑投加量(如混凝劑、消毒劑),降低運行成本。
采用節能設備(如高效泵、低能耗曝氣系統)減少能耗。
